当地时间4月15日,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针对232条款的最新事实清单(Fact Sheet),旨在对中国进口到美国的部分产品征收最高达245%的关税。这里的“最高”犹如悬在中国卖家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,虽未必刀刀落地,却足以让整个跨境行业神经紧绷。美国市场收紧政策,数据安全争议频发,中国跨境卖家的美区销售如履薄冰,市场开始呼唤新的突破口。TikTok Shop在这一关键节点抛出“救生圈”:欧洲市场扩容,似乎也昭示着下一个风口的轮廓。
美国市场剧变:加税政策与TikTok卖家的困境
美国市场,这个全球电商的黄金舞台,正面临一场由政策引发的剧烈震荡。对于依赖TikTok Shop美区出海的中国卖家而言,变局已成现实,危机中亦藏转机。
美国加税政策背景
4月初,美国官方先后发布一些列关税政策和多项贸易壁垒举措,其中尤以T86清关政策的取消和关税加征34%最为引人注目。紧接着,4月15日,美国白宫官网正式对外公布事实清单,原文写道:
China faces up to a 245% tariff on im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a result of its retaliatory actions. This includes a 125% reciprocal tariff, a 20% tariff to address the fentanyl crisis, and Section 301 tariffs on specific goods, between 7.5% and 100%.
(参考译文:因应中方报复性关税措施,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面临最高达245%的关税,其中包含:125%的对等关税、为应对芬太尼危机而征收的20%关税,以及根据301条款,对特定商品征收7.5%至100%不等的税率。)
这不仅仅是一纸关税文件,而是一记响亮的贸易警钟。它意味着:中美跨境贸易的成本结构,正发生根本性扭曲,价格优势被进一步稀释,利润空间被多重挤压。许多中小型卖家正因无法承受物流与税收的双重压力,被迫退出美区市场。
TikTok Shop美区销量波动
政策如利刃,已开始在数据层面留下伤痕。据不完全统计,TikTok Shop美区近30天的热门产品,整体热度已下滑20%至40%不等,流量转化比率大幅波动。尤其是主营低价商品的中小卖家,面对不断上涨的物流与税费,已陷入成本倒挂的死循环。小型团队往往没有议价空间,也无法通过规模效应对冲风险,出清库存、关停账号,成了不少卖家的无奈选择。
TikTok Shop的突围策略:欧洲市场+独立站双管齐下
当美区市场步入不确定周期,卖家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地理与政策双重相对安全的欧洲市场。同时,独立站建设也被重新提上日程,成为抵御平台政策变化的“护城河”。
新增德法意市场:TikTok Shop
欧洲,这片跨境卖家的下一个淘金地,正以惊人的速度释放消费潜力。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24年9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欧洲企业对消费者(B2C)在线商品销售额已攀升至7410亿欧元,同比增长13%。其中跨境电商市场规模高达2370亿欧元,年增幅32%。
此外,根据《2023年欧洲电子商务报告》,西欧依然稳坐欧洲电商交易额的头把交椅,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西班牙则牢牢把控着B2C市场的制高点,其份额占到六成以上。基于这一蓝海市场的蓬勃成长,TikTok Shop在2025年3月31日官宣拓展欧洲业务,新增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三大核心市场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次政策调整,不仅解锁了新市场,更为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地区商家“松绑”准入门槛。如今,符合以下基础条件的商家,便可申请入驻欧洲POP站点:
- 必须为中国大陆或中国香港的主体,不支持个人、个体工商户、及个人独资企业入驻
- 企业成立时间需≥60天
- 具备合规经营的企业资质(本地VAT税号)
- 必须具备本地仓储物流能力
- 必须具备欧洲本地发货能力
- 必须具备电商平台运营经验,如亚马逊、eBay、Temu、TikTok Shop美区跨境店铺等等
以上新策略主要面向尚未入驻欧洲站点的中国卖家,帮助其快速切入新市场。如果你是早已深耕德国市场的中国本地跨境卖家,则更应关注如何借势放大优势、优化布局。例如,TikTok Shop已携手DHL、Hermes等本地物流巨头,提供24小时极速履约服务,退货率低至8%,远优于欧洲市场平均水平15%。这一合作无疑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与提升客户满意度,可借此机会优化本地供应链和运营效率。
独立站解决方案:店匠Shoplazza
尽管TikTok Shop放宽了对中国卖家的入驻限制,但跨境电商的“规则森林”仍旧复杂多变。面对关税政策变动、平台封禁封店风险、账号稳定性等问题,越来越多卖家选择“多脚走路”。
TikTok与独立站平台店匠Shoplazza合作,开启店铺绑定功能,卖家可通过Shoplazza快速搭建自营站,实现TikTok导流,独立站承接的双渠道布局。这一举措不仅突破了平台地域性壁垒,还能根据“市场”管理设置灵活切换目标市场,主动规避美区政策的不确定性,实现库存与订单的全球同步,强化抗风险能力。
卖家行动指南:新手与老手的不同策略
面对市场种种变化,卖家要根据自身阶段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,才能在新环境中稳步前行。无论是新手探索者,还是成熟品牌操盘手,都必须迅速调整战略。
新手卖家:借力欧洲市场入场
对运营经验薄弱的新手卖家而言,首站可优先打入欧洲市场,例如新增的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:
- 德国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售后体验的严苛要求,因此客单价相对较高,退货率却低于欧盟平均值,具备稳定的利润空间。
- 法国市场则有强烈的品牌偏好,消费者对产品设计感、环保理念尤为敏感,适合主打生活方式类、美妆个护以及家居创意产品,内容营销一旦契合,复购粘性较强。
- 意大利市场则以消费节奏温和、价格接受度灵活为主,用户对产品的性价比和本土文化元素尤为看重,适合通过短视频内容讲好产品故事,提升品牌信任感,逐步积累口碑,从而实现低成本裂变式增长。
在内容营销方面,需避免“水土不服”,本地化运营一直电商是必修课。可以通过雇佣欧洲本土达人拍摄短视频,借助母语沟通,贴近消费心理,提升产品认同度,缩短转化路径。
已有店铺卖家:独立站+多市场布局
对于已在美区深耕的中国卖家,风险对冲应成为运营逻辑的核心。建议将美区现有库存同步迁移至独立站,依据政策动态灵活调整售价,若美区市场无法维系,可快速切换至欧洲或其他新兴市场,避免因政策骤变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同时,可以通过搭建独立站,充分运用Shoplazza后台的数据分析,针对不同国家的用户偏好做出个性化调整。例如,法国用户倾向于选择环保包装,德国用户则对科技感产品有着天然偏爱,这些细节正是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。
结语:变局即机遇
跨境电商正加速从单一平台依赖,迈向“碎片化运营”时代。在关税波动、平台政策收紧、数据安全审查等多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,传统的单渠道模式已难以为继,独立站正在从可选项,升级为跨境卖家的基础设施。通过搭建Shoplazza独立站,完善自身的抗风险增长模型,卖家才能在不确定的时代中,找到确定的出路。行动越快,掌握的机会越多,下一站赢家,或许就是你。